落實資源回收垃圾分類,已成為世界友善地球的一個趨勢,也是身為社會公民的責任,然而我們東海大學素有“台灣最美大學”美譽的校園,最近卻有垃圾分類不確實的問題存在…
撰文:東海大學學生會會長 劉寶俊
落實資源回收垃圾分類,已成為世界友善地球的一個趨勢,也是身為社會公民的責任,然而我們東海大學素有“台灣最美大學”美譽的校園,最近卻有垃圾分類不確實的問題存在。上週,本校總務處寄發一封「請協助落實垃圾分類」的信件給全體師生,內容敘述因台中市政府積極推動垃圾減量政策,總量管制各廢棄物清運公司清運量,且嚴格執行垃圾分類,凡廢棄物未落實分類,承載之垃圾車將無法至焚化爐傾倒,抑或將對清運公司開罰。而本校委託清運公司處理之廢棄物因分類不完全,清運公司不願為學校承擔,垃圾滿溢近乎不忍睹情境,以致於滿載之垃圾車受拒遣回或受罰,故延遲垃圾清運。
昔日清潔叔叔、阿姨拖著大麻袋,協助東海校園垃圾分類的情形儼然不再。為處理現在的垃圾危機,只能由總務處動員處內行政同仁、勞作教育處及學生事務處同仁及庭園先生,將校內廢棄物及資源回收點之垃圾包打開、重新分類。會有以上情形發生,我們必須思考幾個問題,第一垃圾從哪裡來? 第二,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垃圾分類不完全。
首先,本校垃圾的製造者,主要為東海同學及校外遊客。由於本校長久以來都有勞作教育的傳統,一天內有早上及中午兩個打掃時段,因此學生平時上課所累積的垃圾量雖多,但在現行制度下,絕對足以負荷。然而,每逢假日一到,來到東海遊玩的遊客數量動輒三四百人,其所製造的垃圾,對東海而言,是個相當沉重的負擔。
其次,本校的垃圾分類未落實,主要是因為設置於教室內的垃圾桶,僅略分為一般垃圾及回收類兩類,設置於廁所內的垃圾桶,也只有一般垃圾而已。在資源回收桶不足的情況下,大多數同學並沒有完整的分類桶,足以把回收妥善的分類。
到了假日,本校教室皆會上鎖,因此一般遊客大多也都貪圖方便,將垃圾直接丟到只有一般垃圾的廁所垃圾桶,也導致我們常常看到廁所呈現「垃圾山」的慘況,尤其是第二校區管理學院及靠近東海別墅的社會科學院最為嚴重,在種種因素下,垃圾回收問題終於爆發。
幾年前學校為響應垃圾不落地之政策,實行撤走子母車及垃圾桶數量減少的政策。不過在經過一學期後,並未達到垃圾減量的預期效果,反而造成垃圾隨手亂丟的狀況,因此後來學生還是建議校方在學生易出入的地方加設垃圾桶。
但換個角度想,我們是否要把垃圾問題歸咎於垃圾桶數量少及資源回收標誌不明確,這是有待商榷的。我認為這是一個「價值」的問題,在環保意識抬頭的現代社會,任何人都應該具備基本的環保常識,在沒有垃圾筒的地方就不應該隨意丟棄垃圾,難道多走幾步路到有子母車的地方會影響到日常的生活作息嗎?我想我們學校的子母車在學院與學院之間最近的距離並不會花超過10分鐘的時間,我們是不是要為了我們自己的「方便」來增加這個校園的環境成本?這些問題都是值得省思討論的。
由於這個議題的處理政策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共識,相信之後還必須經過多方的討論,總務處目前的因應方式是讓各學院或是行政單位認養靠近自己的子母車,並由該所屬單位之教職員工自行成立督導小組來管理子母車的垃圾分類。此外,亦派遣人力至各區協助幫忙,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教職員工都還有自身的業務要處理,要如何真正落實垃圾分類,並讓東海校園恢復昔日的美貌,所推行的政策必須廣納意見,集合大家的力量,讓東海免於垃圾問題的困擾。
0 意見:
張貼留言